明星网红都安利的东西,是不是智商税?
@三亩
清华化工博士,前强生资深研发经理
致力护肤研究十五年
热爱文字的科学工作者
最近留言问美容仪的不少,很多是看了某个明星或者博主的安利,内心蠢蠢欲动,来问靠不靠谱。今天这篇文章,系统的谈谈我对家用美容仪的看法,也作为我对大家详细的答复。
以目前的技术能力,不算“清洁”类产品,家用美容仪已经做到的对于用户有意义的事情,只有两个——脱毛和抗老。
最近看到很多关于家用美容仪的问题,所以集中地看了一些关于美容仪器的材料,本文是我对于这些材料的一点小结。
我不是家用美容仪器专家,难免挂一漏万,所以本文是非常主观的读书记录,对于读者来说仅仅是多个信息来源中的一个。不过我相信,看过几篇不同角度的主观文章以后,通过自己的分析,你就有相对客观的看法了。
能做的事
从手头的资料看,我认为不算“清洁”类产品,家用美容仪已经做到的对于用户有意义的事情,只有两个——脱毛和抗老。
抗痘可以算半个,但痘痘真的严重时,还是要医生治疗为主,以家用美容仪为辅,所以只能算半个。
我们今天只讲脱毛和抗老。
家用美容仪的“脱毛”,不是真的把“毛”给“脱”下来或者“拔”下来。它们的做法,是用强烈的光线照射脱毛区域,由于毛囊的颜色比周围皮肤更深,所以它们吸收光线产生的热量更大,在不造成其他组织太大伤害的前提下,毛囊被伤害,于是渐渐地汗毛不再长出来——“脱毛”就完成了。
图片来自:GIPHY
家用美容仪的“抗老”,与很多护肤品一样,都是促进胶原蛋白再生,或者避免胶原蛋白过快地分解,从而延缓皮肤衰老的过程。
图片来自:Soogif
脱毛
脱毛产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Tria,我自己试过一次,真的是痛。据说这一家由于上市了激光脱毛产品,大伙儿实在受不了刺痛感,纷纷退货,把自己搞得几乎要破产了。
但是我的一个老领导,用自己做实验,用高浓度维生素C和Tria配合,生生把自己的一块老年斑给去掉了(注意,只有老年斑能这么干啊,黄褐斑要看医生)。具体的方法是用Tria的高档位,(忍着疼)噼里啪啦几分钟,然后(看着皮肤上的红点……)马上涂抹高浓度维生素C产品。
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买
这位老兄坚持了一个多月,那块老年斑(或者,温和一点,叫做脂溢性角化斑)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淡下去了,而且从此再没出现。
(再强调一下,这个兄弟是医生确认后再做的,如果医生不建议的话,自己在家不要乱试。)
用激光来脱毛实在是太痛(看看Tria几乎破产就知道),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脱毛产品都选用能量没有那么高的“强脉冲光”(IPL)。
IPL的脱毛技术相对来说温度比较低,对毛囊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,所以相比激光设备,起效时间需要更长。
Tria大概三周就会感觉到体毛减少,而Philips的这个,可能需要六周甚至八周才能看到效果。
看你是个急性子,还是比较怕痛了。
抗老
家用美容仪中,真正和护肤品有竞争关系的,反倒是在“抗老”这一块——利用能量来刺激胶原蛋白再生,或者减少不必要的降解,这样皱纹就不会增加,甚至有略微减少的可能。
我印象中比较早的抗老美容仪器,是Baby Quasar。
主要作用还是通过LED光源对皮肤的照射,促进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,同时还会减少分解胶原蛋白的MMP-1(金属基质蛋白酶)的产生——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,但这些早期的设备似乎要坚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。
而后来出现的射频(Radio Frequency)技术,就直接很多——把真皮层加热到40摄氏度以上(一般在50度左右),这个微小区域里的胶原蛋白就会发生性质改变——于是身体收到“报警”信号,开始强行更新这里的胶原蛋白。
射频技术像个微波炉,必须有“水”才会升温——皮肤的“表皮层”的“水”含量比较低,而“真皮层”的“水”含量很高。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特别好的现象:需要被加热的区域(真皮层)由于“水”多而温度更高,而不需要被加热的区域(表皮层)由于“水”少而温度偏低——这样一边抗衰老(增加胶原蛋白的代谢),一边又不会由于表皮层被过度加热(表皮层不超过42度)而屏障功能受损,产生炎症。
一举两得。
温度控制很重要,日本人做的最新版本的设备,已经把“温度控制”和“运动感应”结合起来,实现更良好的控制。
小结
家用美容仪纷纷扰扰,本文算是一个小结。
大型设备小型化之后,除去“清洁”产品之外,我个人认为有意义的家用功能主要是“脱毛”和“抗老”。
而在“脱毛”的家用设备中,激光脱毛太痛了,所以“强脉冲光”IPL设备虽然时间长一点,但是未雨绸缪的人可以考虑。
在“抗老”的设备中,我觉得射频技术更能快速感知到功效,技术还是在温度控制方面。
以上统统是我个人的主观看法,大家要批判地看——毕竟把那么多纷繁复杂的信息汇总到一篇文章里面,是经过了很多的压缩的,这种压缩必然带着偏见,一点都不客观。
说
:
关于“客观”和“主观”,回头我再写点文章来说明我的想法。
简短地说,标准在设立阶段往往是“主观”的,而一旦选定,就变成“客观”的了。而任何模型,哪怕是物理的甚至数学的,也带着强烈的“主观”色彩。
文字编辑:白勺儿
版式编辑:510
↙留言板在这里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直达